查看原文
其他

医生天生不是英雄,只是有人需要他们

赣青团学 2022-05-14


“孝感一男子故意朝医务人员咳嗽”

“隔离病房发生恶意伤医:医生多处外伤,被撕毁隔离衣及口罩” 

“江西一发热患者撕扯医护人员防护服”……



据公安部的消息,截至2月20日,累计排查化解涉医类矛盾纠纷2.7万起,查处各类扰序伤医的案件232起、人员查处277人。


一条条匪夷所思的袭医新闻、一次次令人瞠目结舌的伤医报道,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触目惊心:在这样的众志成城的特殊时期,竟然还有伤医事件发生。



现代社会,世界上没有哪个行业,在入行的时候,需要集体进行某种宣誓——除了医护工作者。


作为医生,要学习《希波克拉底誓言》;作为护士,要学习《南丁格尔誓言》。


“我要把我的一生,奉献给伟大的人道主义事业,救死扶伤是我的天职,我凭着良心和人格履行我的职责......”


所以,走了医生这条路,意味着心无旁骛,全力以赴;意味着励志竭精,鞠躬尽瘁。


图片来自丁香医生公众号(2月25日)


可谁曾料到,首先让自己倒下的,不是眼前气势汹汹的病毒,而是他们全心全意日夜守护的患者。


我们永远无法想象,医生们义无反顾跨入和疾病斗争的战场,回头看见病人拿刀刺来的错愕。


这把刀,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的眼科主任陶勇失去灵活的左手;


这把刀,导致北京民航总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杨文抢救无效去世。


这把刀,甚至砍断了医护工作者们回家休息的路。


2月初,河南南阳南石医院的护士下班回小区遭阻拦


所谓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成为医生难,成为好医生难上加难。


学成一名合格的医生需要少则8年多则12年。


有网友计算过,培养像杨文这样的医生,需要5年本科+6年硕博+3年规范化培训+主考=(14年)小主治+5年工作经验+几篇SCI论文+省厅级别课题至少2项+考试通过 =(19年)副主任医师……


至于陶勇医生,其德其才更是让所有同龄人望尘莫及。



纪录片《中国医生》里的朱医生说:“我们差不多得要用25年的时间才能培养出来一个主任医师,我现在44岁,我要是死了,那就是浪费国家资源。”



但是,只需一把刀,就足以让这些资源、这些财富灰飞烟灭。



疫情是魔鬼,“挟病伤医” 也是一种心魔。


每每伤医袭医事件发生后,在愤慨之余,我们又颇为疑惑:他们为什么要伤害医生?



是为了泄愤?是表达对生命不可控的恐慌?还是因为自己花了钱却没有治好病?


把对疫情的恐慌、烦躁、不满投射到救治一线的医护人员身上,指望他们能够 “应有尽有” “药到病除” ,这既不现实也不公平。



“病急乱投医” 不可取,但若因为 “病急” 就要 “辱医” “伤医”,这是对医护人员的辜负,也是对自己和他人生命安全的不负责任。


那些撕毁医生的隔离衣、口罩的行为,不是泄愤,而是蓄意谋杀;那些吐口水、抹血液的行为,是 “我一人过不好,谁也别想过好” 的极端行为。


竭尽全力让患者转危为安,每一天都在与死神抢人,还不得不分出心思来担惊受怕,随时都要提防在他们身后,在他们守护的人中,会突然伸出一把刀刺向他们。



“抱薪者” 非但被冻于风雪,还被推向雪上加霜的境地,能不心寒?



谈论起 “医生” 时,“责任” “义务” “使命” 等字眼总是伴随着他们。


护佑生命是医生的责任所在,让病人早日恢复健康是他们的义务,和疾病斗争是作为医生的使命。


因此,医生被冠以 “英雄” 的名号。



英雄的定义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英雄理应受难。


在 “英雄” 的光环下,会让人感觉这一切都是医生应该受的。仿佛他们的奉献和牺牲是理所当然的,妙手回春是天经地义的,得到的赞美是无关紧要的,


被神化的医生,仿佛被削去了情感,按照公众的期望被塑造成只会救死扶伤的神圣形象。



没有人天生是英雄,只是因为有人需要。


纪录片《手术两百年》说:医学是人类善良情感的一种表达,它起源于人类最朴素的救助愿望。


“医护工作首先是一份职业。面对疾病,人类还有太多的未知和无能为力。如果不停止全民对医护人员的过度神化,他们就会被无限度道德绑架。”


人们需要英雄,但不是拿英雄来消费。
如果一直歌颂牺牲,牺牲就会变成变相压迫。



我们需要明白,医生是一份职业,和办公室文员、外卖骑手一样,救死扶伤是他们的工作内容,不是使命。


医务人员在职业之外,首要的属性是人。医生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医生,最后才是我们脑海里的神圣形象。


正因如此,武汉市第五医院急诊科主任郑先念才会崩溃到朝着电话哭泣悲嚎。



正因如此,才会有小护士在微博上发文抱怨 “除夕夜只配吃方便面”。


正因如此,网上才传出部分护士累趴在地、有医护人员崩溃大哭“我受不了”的视频。


他们从来不是无所不能的英雄,他们只是普通人,一样会累会垮,会流血会死亡。



有人说,总有一些职业,凭着一颗良心和一腔热血而存在。


可身为在防疫战场上冲锋陷阵的战士,仅凭良心和热血,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我们歌颂医生,但更应正视他们的无助和脆弱,不应让无知、谣言甚至暴力成为压倒医生的稻草。


他们真正需要的,是被我们看见、重视。




有人动摇了,也有人会更坚定。


在见识了诸多伤医事件后,医学生们时常自嘲学医不值得。但是,出于对生命的敬畏、对职业的崇敬,还是让他们奋不顾身,用血肉之躯筑起群众健康的最后防线。



自2018年起,每年的8月19日被定为 “中国医师节” ,这为健康工作者们的职业生活刷上一层温暖色调。



杨文医生事件发生之后,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为杨文医生一事发表了2020年首篇社论——《保护中国医生》。从2010年到2020年的十年间,《柳叶刀》一共为中国的暴力伤医发表过11篇社论。



2019年岁末,《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终于落地,并将于2020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中明确提出,医疗卫生人员的人身安全、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2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保障医务人员安全维护良好医疗秩序的通知》。



如果说如今的我们,有什么能为医生做的,那也许是:

扮演好作为患者的角色,不信谣,不传谣,遵守医嘱。



医生的呐喊在人心的旷野上震荡,震出为其呐喊举旗的剧烈回响。


我们敢坚信,在大家的努力和坚持下,这一群人的心将被一点点解冻,这个职业的未来将越来越明亮,抵御疾病伤痛的城墙将越筑越牢。


就像马克.吐温说的:“所有雨都会停。”




近期热文
复工一周知道的真相
“云”团课来啦!看江西高校学子如何“花式”上团课!
学校如果再不开学,老师疯,孩儿烦···
听了这堂思政课吗?小饭团来给你“划重点”啦
通知大传送,这些通知你一定要知道!!

2020年3月13日/第1903期
编辑:辛宇(江西财经大学)
责任编辑:吕磊  刘晓燕
审稿:卞新华
稿件来源:综合整理于网络、人民日报等
稿件整理:江西省学生联合会新媒体中心
让我们在评论区看见你的声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